欢迎来到梅州荣军医院!
双相情感障碍全解析:认识、理解与自我判断指南
2024-08-20 08:45:47 admin

“天才病"这一昵称,虽源自于对历史上诸如贝多芬、达·芬奇、海明威及梵高等非凡创造者的共鸣,他们不幸地被双相情感障碍所困扰,却不应成为对这一严重精神疾病的轻率定义。医学上,双相情感障碍正式被称为“躁郁症”,它深刻影响着患者的情绪与生活,表现为躁狂与抑郁两极化的交替发作,这一过程复杂且与个人智商无直接联系。
躁狂期,患者或许能体验到创造力喷涌、想象力飞扬及动力无限的非凡状态,仿佛拥有无限能量,思维与行动皆超越常人。然而,这份表象之下的真相是,身体与心理正经历着过度耗损,甚至可能对大脑功能造成长远的损害。这种极端的情绪波动不仅无法持续,更伴随着深远的负面后果,包括心理健康的深刻挑战和社会功能的受损。



图片




深入了解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早期临床称作“躁郁症”,是一类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常见精神疾病,并且有三种亚型。


Ⅰ型双相障碍:个体有过一次躁狂发作和一次抑郁发作,且症状表现强烈。一般需要住院治疗。


Ⅱ型双相障碍:个体有过一次轻躁狂发作和一次抑郁发作。


环性心境障碍:个体多次表现出轻躁狂症状和轻度抑郁症状,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往往较短。



双相情感障碍亚型的具体诊断取决于躁狂症状的具体表现。当然,诊断需要由专业人员完成,出现问题应及时就诊,切勿自行诊断。



所谓“躁狂”,是指一种“高涨”状态,处于这个状态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表现出情绪高涨、精力充沛、思维奔逸、语速极快、易怒、易冲动,极端情况下还可能出现暴力行为。



而“轻躁狂”相对于躁狂,症状表现更加温和。但也会出现情绪高涨、身体活动增加、思维奔逸等症状。只是因为不会出现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对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影响较小,所以常常被忽略。



关于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原因,目前还不是十分清楚。已有研究显示,遗传和环境因素在发病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但遗传因素在其中起主要作用。



图片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都经历着什么?




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会经历两种类型的情绪循环。


快速循环:轻躁狂—抑郁或躁狂—抑郁循环,每年出现四次以上。


超快速循环:患者每周甚至每几个小时就经历一次循环。


在这些循环中,患者也可能同时经历躁狂和抑郁或轻躁狂和抑郁,称为混合状态。处于此状态的患者可能会感到极度悲伤绝望,但同时又精力充沛。


双相情感障碍若不加以治疗,十分容易复发,会导致患者性格的改变,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


图片




如何判断是否是双相情感障碍?




生活中,如果同时出现以下情况,需要引起警惕,建议及时就诊:


情绪、脾气、言语、行为等方面,出现了与一贯状态明显异常的改变比如情感高涨、易激惹、情感低落等以及与情绪一致的言语和行为变化(如忽然开始情绪激动胡言乱语或乱摔乱砸东西)。


持续时间较长,短至数日长至数周,甚至因为情绪影响出现幻听、妄想或明显冲动攻击自杀性言语/行为,导致个人和家庭日常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明显受损。


图片




双相情感障碍能治吗?




肯定地说,双相情感障碍能治。在有效治疗的情况下,不少患者能拥有和维持幸福完整的人生。临床上,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进行综合治疗。但同时,也得面对一个现实,双相情感障碍存在较高的复发率。


研究显示,即使在最理想的药物治疗方案下,患者的复发率也并不低:在一次急性发作之后,1 年复发率约 40%,2 年复发率约 60%,5 年复发率约 75%。另一方面,双相障碍的治疗常为慢性疗程,需要患者坚持全疗程来达到治疗效果。


在这场漫长又充满曲折的治疗之路上,持续性的照料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成功康复的一个重要因素。要相信,不过是心里生了病,会治好的。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干预等方式,可以有效减少复发风险并促进患者的康复。


图片




上一篇:肥胖、昼夜节律紊乱和生活方式因素对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影响 下一篇:科普|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你需要知道的一些事
友情链接:国家卫生健康委 | 梅州市人民政府 | 丰顺县人民政府 |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 | 梅州市卫生健康局 | 丰顺县卫生健康局 | 中山大学 | 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 | 中南大学湘雅二院 | 中南大学湘雅三院 | 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 |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
Copyright © 2014 - 2021 power by 梅州荣军医院 信息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梅州荣军医院 版权所有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登记号:66988772344142316A5202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41423MA54C7CU6Q  
电话:(0753)6656999  |  E-MAIL:mzrjyy@163.com  |  邮编:514300  |  地址:梅州市丰顺县汤坑镇东联下村村 44142302000029
sitemap feed

粤ICP备20046381号    |   

粤公网安备 4414230200002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