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身材焦虑”主要源于社会对身材的固有观念和标准。在当下社会,媒体、广告及社交平台持续宣扬“瘦即是美”的观念,加之一些人自幼便遭受负面评价或过度管控,更易陷入忧郁和自卑的情绪。控制饮食和身材成为他们获取成就感、快乐和自信的手段,从而逐渐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然而,这种行为往往只能带来短暂的满足感,并可能诱发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例如厌食症、暴食症和抑郁症。长期下去,还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内分泌紊乱等身体疾病,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神经性厌食症,简称厌食症,是一种以患者刻意通过限制能量摄入、增加能量消耗等手段使体重明显低于正常范围为特征的进食障碍,多见于青少年和年轻女性。在心理上,患者极度关注体形和体重;在行为上,则通过节食、过度运动、催吐、滥用减肥药等方式控制体重。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强迫、易怒等情绪问题,以及脱发、闭经、贫血、骨质疏松等身体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多器官衰竭,危及生命。
这类似于照哈哈镜的效果,导致身体形象扭曲,我们称之为“体象障碍”。它常见于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由于长期过度关注身材和严格控制饮食,导致营养不良,大脑功能受损,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进而产生感知和认知偏差。患者往往坚信自己肥胖,难以被说服。
目前在临床中,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低于17.5就符合神经性厌食症的诊断标准。计算公式:BMI=体重/身高的平方(国际单位kg/㎡)。
在确诊进食障碍的同时,还需留意是否存在特征性的心理变化,例如过分且持续地追求“瘦身”效果,即便体重已经远低于健康标准,患者仍无法正常进食,或持续采取各种措施来防止体重增加。
健康小贴士:
身体质量指数(BMI)是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和健康状况的标准。计算公式为BMI=体重(千克)/身高(米)²。正常范围值为18.5-24kg/m²。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BMI可用于评估神经性厌食症的严重程度:轻度(BMI>17kg/m²)、中度(BMI 16-16.99kg/m²)、重度(BMI 15-15.99kg/m²)、极重度(BMI<15kg/m²)。
要改变这种不健康的心态,首先要学会接受并尊重自己的身体。
另外要多去锻炼身体,积极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如跑步,跳绳,游泳等有氧运动。适量的运动能够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身体对营养的需求,从而刺激食欲。运动时,身体会消耗能量,导致能量缺口,进而促使大脑释放饥饿信号,提醒你进食。 合适的运动加上健康的饮食可以保持良好的身材和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