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果自制力较差,则很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游戏成瘾会侵占了学生们宝贵的睡眠与学习时段,他们沉迷于网吧或宿舍的游戏世界中,夜以继日地游玩,导致作息颠倒——夜晚不眠,白日不醒。这种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不仅大幅削减了他们的学习时间,削弱了学习精力,更为严重的是,它使学生们丧失了明确的学习规划与长远目标,进而影响到他们能否顺利完成学业,后果不容小觑。由于网络游戏世界的自由度和容忍度,玩家可以做现实世界中无法去做的事情。学生在网络游戏中以虚拟的身份活动,以此逃避现实世界,容易造成学生现实沟通障碍,不论是口头表达能力还是社会交往能力都会下降,严重者还会出现自闭倾向。调查发现,20%沉迷网络游戏的学生有情绪低落感和孤独感,17%沉迷网络游戏的学生与家人、朋友关系疏远。
大学时期是培养个体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为防止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学校可从两大维度着手进行引导与教育。首要任务是向学生全面阐述网络游戏的正反面影响,既揭示其娱乐价值,又警示潜在的身心健康风险。其次,鉴于大学教育倾向于自我管理,相较于中学的制度管理有所减弱,学校应强化日常管理,结合教育引导与制度约束。具体措施包括加强监督、发挥班干部的引领作用,并对沉迷游戏的学生实施更为严格的惩戒措施。
网络游戏成瘾问题的核心在于心理层面。针对大学生群体,我们可运用心理学教育方法予以引导。通过组织校园社团活动、知识技能竞赛等,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兴趣爱好,拓宽其兴趣范畴,从而分散对网络游戏的过度关注。对于已深陷游戏成瘾的学生,单纯劝导可能效果有限,需采取专业心理干预。因此,学校应组建专业的心理咨询团队,由专业心理咨询师积极参与,开展多样化的咨询与干预活动,助力学生摆脱游戏成瘾。
随着网络游戏产业的蓬勃发展,降低其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已成为当务之急。主管部门需加强行政监管,严格审查含有暴力、色情、反动等不良内容的游戏,严禁其在网络空间传播。同时,加大对网吧、网咖等游戏场所的审查监督力度,严格排查上网人员,禁止未成年人或无证人员上网,并对违规场所施以重罚。此外,家长也应积极参与监督孩子玩网络游戏的行为,引导其在享受娱乐的同时,合理控制游戏时间,从而降低成瘾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