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肥胖、昼夜节律紊乱以及不良生活方式与多种精神疾病的发病和病情发展密切相关。其中,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作为两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其患者的生活质量常常受到这些因素的显著影响。
实验有80名参与者,分为四组:肥胖伴精神分裂症(OB+SCH,n=20)、肥胖伴双相情感障碍(OB+BD,n=20)、单纯肥胖无精神疾病(OB,n=20)、正常体重且无精神疾病的对照组(CON,n=20)。通过四种研究方法:
昼夜节律评估:利用余弦分析法精确评估昼夜节律模式。
采样方法:个性化采样时间表,减少日常活动干扰,提升数据生态效度。
生物标志物收集:唾液、毛囊样本及加速度计活动数据。
数据收集:三次临床访问,期间完成问卷;两次访问间收集生物标志物样本。
图 1. 昼夜节律紊乱、精神疾病和肥胖之间的三向关系。
1. 肥胖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
研究发现,肥胖可能增加精神分裂症的发病风险。这主要是因为肥胖可能导致体内炎症反应增强,进而影响大脑功能,使得精神分裂症的风险增加。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以思维、情感及行为等多方面障碍为特征的精神疾病,涉及大脑多个区域的功能异常。SOMBER试验的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肥胖比率高达70%,且女性患者的肥胖率显著高于男性。
2. 肥胖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肥胖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严重影响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SF36量表评估发现,肥胖患者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和健康变化等生命质量指标上的得分均显著低于非肥胖者。这表明肥胖可能加剧患者的精神症状,降低其社会参与度和生活满意度。
1. 昼夜节律的重要性
昼夜节律是人体内部的一种自然生理节奏,它调节着人体的睡眠-觉醒周期、激素分泌、代谢活动等多种生理功能。昼夜节律紊乱会导致多种健康问题,包括睡眠障碍、代谢紊乱、免疫系统功能下降等。
2. 昼夜节律紊乱与精神疾病
昼夜节律紊乱在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较为常见。这种紊乱可能加剧患者的情绪波动、睡眠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从而影响其整体生活质量。SOMBER试验关注了这一因素,并尝试通过调整患者的作息习惯来改善其昼夜节律,以期达到缓解病情的目的。
1. 不良生活方式的危害
2. 改善生活方式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