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梅州荣军医院!
MBTI热潮下的青年自省:警惕过度沉迷的陷阱
2024-08-18 09:38:08 admin

图片引言


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MBTI)是由美国作家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和她的母亲凯瑟琳·库克·布里格斯共同制定的一种人格类型理论模型。


图片

约翰·毕比博士在《类型与原型》中,将心理类型理论和原型理论系统地结合在一起。

该指标以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划分的8种心理类型为基础,从而将人格的心理类型理论付诸实践,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后,编制成了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迈尔斯在人格的优势功能和劣势功能、主导功能和从属功能等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功能等级等概念,并有效地为每一种类型确定了其功能等级的次序,又提出了类型的终生发展理论,形成四个维度。

这四个维度就是四把标尺,每个人的性格都会落在标尺的某个点上,这个点靠近哪个端点,就意味着这个人就有哪方面的偏好。

图片

近年来,网络流行着“你是i人还是e人?”“我是e人,ENFP,你呢?”这些夹杂着英文的网络用语,并在广大的年轻人群体中流行开来。而这些用语其实就来自于MBTI人格测试的四个维度, 每个维度都表现出两种方向,一种是外向的(e),一种是内向的(i)。另外还存在着实感的(s)、直觉的(n)、理性的(t)、感性的(f)、判断的(j)和理解的(p)这些不同的倾向,通过组合这些倾向可以形成16种不同的人格模式。通过MBTI测试,人们可以了解自己的个性类型指标。网络中广受欢迎的"i人"指的是性格内向的人,而"e人"则指性格外向的人。将这两种性格结合起来,比如"ENFP"代表外向、内向、感性、判断型的人格类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青年的“MBTI热”现象反映了青年渴望认识自己、寻求归属和认同、释放情绪和压力等客观现实需求,青年借助MBTI,希望实现深度认识自己、找到社会认同、进行高效交往、衍生话题乐趣的功能。但过于迷信MBTI(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危害,这些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固化自我认知

限制自我发展:过度依赖MBTI测试结果可能会让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变得僵化,忽视自身性格和能力的多样性和变化性。这种固化的自我认知会限制个体的自我发展和成长,使他们难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挑战。

  1. 忽视个体差异:MBTI将人格划分为16种类型,但这种分类方式过于简化,无法全面反映人类性格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迷信MBTI会让人忽视个体之间的细微差异和独特性,导致对他人和自己的理解变得片面和刻板。

    图片

2

形成刻板偏见

  • 标签化他人:迷信MBTI的人可能会根据测试结果给他人贴上标签,如“内向者”、“外向者”等,这种标签化行为容易导致对他人的刻板印象和偏见。这种偏见会阻碍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和理解。

  • 自我设限:个体可能会因为MBTI测试结果而对自己的能力和潜力产生误解,从而限制自己的职业探索和发展。例如,一个被分类为“内向者”的人可能会认为自己不适合从事需要频繁社交的工作,从而放弃尝试新的职业领域。

    图片

3

陷入资本裹挟

  • 商业利用:MBTI作为一种流行的心理测试工具,在商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一些商家可能会利用MBTI的流行进行过度营销和宣传,诱导消费者购买相关产品或服务。这种商业利用行为不仅会让消费者花费不必要的金钱,还可能加剧对MBTI的迷信和依赖。

    图片

  • 信息误导:由于MBTI的科学性备受质疑,其测试结果可能并不准确。然而,一些商家可能会故意夸大MBTI的准确性和应用价值,误导消费者做出错误的决策。这种信息误导行为会对消费者的生活和职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4

影响心理健康

  • 增加心理压力:如果个体过于迷信MBTI测试结果,并将其视为自己性格和能力的唯一标准,那么他们可能会因为测试结果不符合自己的期望而产生心理压力和焦虑。这种心理压力可能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 阻碍自我接纳:过度依赖MBTI测试结果还可能让个体难以接纳自己的真实性格和能力。他们可能会因为测试结果与自己的期望不符而感到沮丧和失望,进而产生自我否定和自卑情绪。

    图片

5

误导决策

  • 选择专业和职业:如前所述,将MBTI作为选择大学专业或职业的主要依据存在诸多缺陷。迷信MBTI可能会让学生或求职者做出不全面、不科学的决策,导致他们选择不适合自己的专业或职业。

  • 人际关系处理:在人际关系中,迷信MBTI可能会让人忽视个体差异和复杂性,导致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过于简单化和刻板化。这可能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理解。



图片

MBTI是一把双刃剑,合理应用MBTI成为一道难题。既要防止MBTI在现实世界的过度应用,也要充分利用MBTI的决策优势。我们应该做到:

1. 破除“MBTI迷信”:理性审视其局限

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人们易受非理性“共鸣”影响,形成“迷信”。MBTI虽源自心理学,但缺乏现代科学严谨验证,测试题目质量不一,且其性格二分法忽视人性复杂。青年需清醒认识MBTI的局限性,避免陷入“迷信”,以消解主体性丧失、刻板偏见等危机。

2. 谨防MBTI过度娱乐:合理娱乐,避免泛滥

MBTI从心理学工具演变为青年社交娱乐方式,虽能释放压力,但过度娱乐化会侵蚀其他领域,误导青年价值观。社交媒体上的过度娱乐化内容需警惕,避免“娱乐至死”。

3. 谨防MBTI过度应用:理性参考,不绝对定义


MBTI在现实中的应用应有限度,不可作为决定性因素。它更多作为社交话题而非内心认知工具。个人和社会应理性看待MBTI,避免偏见和歧视,保持其作为辅助工具的合理应用,同时媒体和招聘单位应避免过度宣传和依赖MBTI。


图片


语言学家罗常培强调语言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社会现象多蕴含于语言之中。网络流行语与年度热词作为社会心理的“晴雨表”,不仅映射青年文化,还深刻影响青年心理与行为。以2023年网络热词MBTI及其衍生语为例,它们既体现青年自我探索与归属需求,也引发“万物皆可MBTI”风潮,虽增添生活趣味,却潜藏沉迷、认知固化及偏见风险。

“万物皆可MBTI”的质疑声四起,因人具有多样性与发展性,不应被单一标签束缚,这与追求自由全面发展的理念相悖。MBTI测试有其价值,但需适度使用,不可替代自我认知的复杂过程,亦非人际交往的全部。广大青年需要在现实的真实情景中不断认识自我和他人,锻炼人际交往的能力,不做“装在MBTI里的人”。


图片





上一篇:摆脱拖延:如何战胜短期诱惑 下一篇:看不见的底层:人们为何选择无视低阶层者?
友情链接:国家卫生健康委 | 梅州市人民政府 | 丰顺县人民政府 |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 | 梅州市卫生健康局 | 丰顺县卫生健康局 | 中山大学 | 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 | 中南大学湘雅二院 | 中南大学湘雅三院 | 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 |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
Copyright © 2014 - 2021 power by 梅州荣军医院 信息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梅州荣军医院 版权所有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登记号:66988772344142316A5202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41423MA54C7CU6Q  
电话:(0753)6656999  |  E-MAIL:mzrjyy@163.com  |  邮编:514300  |  地址:梅州市丰顺县汤坑镇东联下村村 44142302000029
sitemap feed

粤ICP备20046381号    |   

粤公网安备 4414230200002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