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梅州荣军医院!
关于双相情感障碍的10点事实,你都了解吗?
2023-10-12 08:35:04 admin

双相情感障碍也叫双相障碍,是一类既有躁狂发作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常见精神障碍。


躁狂发作时,患者有情感高涨、言语活动增多、精力充沛等症状;抑郁发作时,患者常表现出情绪低落、愉快感丧失、言语活动减少、疲劳迟钝等症状。


以下是关于双相情感障碍的十点事实:


01 患病率比想象得要普遍


根据WHO 数据,双相情感障碍为 15-44 岁人群住院的三大病因之一,全球约 5% 的人口患有双相情感障碍,而仅有 1-2% 的人被明确诊断,美国其终生患病率为 4%,我国双相障碍终生患病率为0.6%,无人种、性别或种族易患性差异。


02 主要发生于成人早期


首次发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主要发生于成人早期。根据调查资料显示,双相情感障碍Ⅰ型(至少一次躁狂发作)平均发病年龄为18岁,双相情感障碍Ⅱ型(从未出现充分的躁狂发作,至少出现一次轻躁狂发作和至少一次重性抑郁发作)的平均发病年龄为25岁。


双相情感障碍Ⅰ型男女患病率几乎均等,双相情感障碍Ⅱ型多常见于女性。男性患者多以躁狂发作的形式发病,女性首次发作大多表现为抑郁发作或病程中更多表现为抑郁发作或混合发作,发作时间易在更年期和产后。


03 复发率高


90% 以上经历过一次躁狂发作的患者会再次发作,患者自杀率接近20%,10% 转为慢性状态,长期反复发作可导致人格改变及社会功能受损。


患者残余的心境症状通常存在于两次发作的间期,并损害着患者的正常功能,增加了复发的风险,而这又会反过来加速疾病的进展。


04 多发于遗传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生物学亲属患病风险高,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双相情感障碍遗传率高达85%,为一般人群的 10-30 倍,且发病年龄逐代提早,严重性逐代增高。


05 应激负性事件为重要诱因


应激、负性生活事件及社会经济状况缺乏等为本病诱发因素,应激性生活事件与心境障碍与抑郁发作密切相关。


06 治疗效果


多数患者治疗有效,此外,约 20-30% 的双相情感障碍 I 型患者和 15% 的双相情感障碍 II 型患者经规范治疗后,仍存在明显症状。


07 与常人情绪波动不同


每个人生活中在经历高潮和低谷,进而引发后续正向或负性情感反应,但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情绪波动存在特定症状,能够造成严重后果,损害社会功能,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


08 误诊率高


相当一部分抑郁症患者,实际上是双相患者,只是未被识别而已,如病人一次或间断而多次地出现抑郁发作,那么诊断为抑郁症是没有问题的。但还有一部分病人不仅会出现抑郁症状,还会在抑郁缓解期甚至尚未缓解时出现与抑郁发作截然相反的另一种状态,如兴奋话多,思如潮涌,言语夸大,精力充沛,情绪高涨,干劲十足等表现,这种表现在专业上被称为躁狂发作。上述表述即为典型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又伴抑郁发作的双相患者表现。


09 儿童患者更难诊断


双相情感障碍在儿童中较为罕见,许多儿童双相情感障碍患儿首发症状为一次或多次抑郁发作,患儿治疗方式与成年患者相似,但儿童双相诊断更为困难,主要因其表现与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有相似特征。


10 终身治疗


双相患者治疗遵循综合、个体化及长期治疗原则,可选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多种方式,降低发作频率,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社会功能。患者个体对药物反应差异较大,制定治疗方案时应结合患者年龄、性别、症状、治疗史、躯体情况等综合考虑,过程中还应密切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及时调整。


专家提醒


双相情感障碍危害严重,早期识别症状,可以早治疗、防复发,即使患者康复了,患者及家属也要注意护理,以免复发。


参考资料:

北京德胜门精神心理康复科

梅斯精神新前沿


上一篇:生酮饮食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一项案例研究及文献回顾 下一篇:成人双相情感障碍的锂治疗:随机试验和荟萃分析的系统综述
友情链接:国家卫生健康委 | 梅州市人民政府 | 丰顺县人民政府 |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 | 梅州市卫生健康局 | 丰顺县卫生健康局 | 中山大学 | 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 | 中南大学湘雅二院 | 中南大学湘雅三院 | 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 |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
Copyright © 2014 - 2021 power by 梅州荣军医院 信息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梅州荣军医院 版权所有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登记号:66988772344142316A5202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41423MA54C7CU6Q  
电话:(0753)6656999  |  E-MAIL:mzrjyy@163.com  |  邮编:514300  |  地址:梅州市丰顺县汤坑镇东联下村村 44142302000029
sitemap feed

粤ICP备20046381号    |   

粤公网安备 4414230200002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