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毛自杀看抑郁症
1991年1月4日,三毛自杀了!闻者莫不震惊失色,人们怎么也不相信是真的。浪迹天涯、潇洒自若的三毛怎么会自杀?为什么?这还得从儿童期抑郁症说起。
1943年3月26日,多雾的重庆,降落下一个叫懋平的女孩。在那战火连天的岁月里,作父亲的陈嗣庆希望刚出世的女儿能带来一份和平。
小懋平自小就养成一种怪脾气。3岁时,因嫌其名太繁而私自删去“懋”字,成了陈平。她看了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便自称三毛,要去流浪。1948年,5岁的三毛随父母流浪到台湾。
少年时的三毛,总是怏怏不乐的样子,才10多岁竟想到自己活不到穿长筒袜的20岁,就会死去。后来,三毛考上台湾省最好的女中,但她古怪的性格丝毫没有改变,只是越来越内向,身体也变得越来越弱。因为不能适应学校生活,13岁时自杀过一次,表现为青少年适应不良的抑郁和焦虑。休学期间,她在父母的直接指导下,自修中国古典文学、英语、绘画等,几年后,三毛成为台湾大学的旁听生。学业结束后,三毛只想逃避,只想离开台湾。她先后到过许多国家。每到一处,总有一些异邦男子向这位东方女孩求婚,她痛快的接受了一个德国男友的求婚。正当她沉浸在幸福中时,男友突然病死了。三毛难以承受这致命的打击,当即吞下了一把安眠药,但被抢救过来了。这是她第二次自杀。好长一段时间,她的感情处于低谷,这又表明,三毛有抑郁症病史。
后来,三毛莫名其妙地想起了6年前向她求过婚的荷西,她来到西班牙,再次见到分别6年的荷西,她哭了,毫无保留地把自己交给了那一片陌生的撒哈拉大沙漠。
她嫁给荷西。三毛在一望无际的浩瀚沙漠中渡过了一生最幸福的时期。她与大胡子丈夫在大沙漠里白手起家,先作了柴米夫妻,而后开始写作。在这6年里,三毛的成名佳作《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记》、《哭泣的骆驼》、《温柔的夜》等作品先后诞生。这种幸福生活共延续了6年,悲剧又到来了,荷西在潜水中意外丧生。三毛的身心在一夕间彻底崩塌了,孤独的三毛被父母接回台湾。1991年1月4日,在台北荣民医院自杀,结束了48岁的生命。
三毛自杀原因,人们作出种种猜测和推断。三毛是一个感情很浓的女人,一生为情所困。
寻寻觅觅,都一无所得,索然之余,走上绝路?有人说,港台对《滚滚红尘》猛烈攻击,一部电影逼死了一位作家?也有人说,她对墨西哥一个古怪的小神像很感兴趣,她的自杀与这个自杀神有关?三毛走了,却留下了无数个谜。
据笔者分析,三毛少年可能患有儿童期抑郁症。三毛早有厌世轻生的念头。性格古怪,自小便不与其他小朋友合群,没有快乐的童年。从她接触的环境及作品里可以看出她患有抑郁症,表现为退缩、寂寞、忧郁。在《梦里花落知多少》一文中,她说:“如果选择了自己结束生命的这条路,你们也要想明白,因为在我,那将是一个幸福的归宿。”选择自杀何称之为幸福?是因为,没有哪一种疾病像抑郁症那样使人痛苦-心灵痛苦,肉体也痛苦。当人们还不认识抑郁症时,自杀,也许是三毛必走的路。
儿童期抑郁症的患病率较成人低,但不少见。儿童期抑郁发作基本症状与成人相似。但儿童期抑郁症有一些特点:情绪低落,多表现为易激惹,稍不满意就发脾气。认为自己“笨”或“丑”。孤僻、退缩、不愿与其他小朋友玩。有较多的躯体主诉,如头昏、胸闷、厌食、睡眠浅等。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可出现明显的行为问题,如不听话、逃学、对拒绝敏感等,甚至出现厌世观念和自杀企图。
儿童期抑郁症的患儿如果延长到成人期,则此时抑郁症不再冠以“儿童期”。
来源:精神卫生服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