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 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与抑郁的关系

    阴性症状是一个在精神分裂症中容易被忽视的领域,形式多样,表现为缺乏动力,缺乏构成正常的社交和情感响应能力的要素,但这些表现在抑郁症中也十分常见。抑郁症是一种情感障碍,表现为情绪低落和快感不足。在非情感性精神病中,通常有50%–80%的患者在患病期间的某个时间点会出现情感症状。有研究者发现有一半的精神病后抑郁患者也符合阴性症状的诊断标准,这意味着抑郁和阴性症状之间存在着症状表现的重叠。按照系统综述和

    阅读详情
  • 成人双相情感障碍的锂治疗:随机试验和荟萃分析的系统综述

    该研究的目的是系统地审查单独的硬证据,分别涉及锂对双相障碍(BD)的阶段和临床方面的疗效。采用PRISMA方法,在MEDLINE中搜索截至2020年8月1日的随机对照试验、事后分析和荟萃分析以及综述论文,并结合使用词语“双相”、“躁狂”、“躁狂”、“躁狂抑郁症”、“躁狂抑郁症”和“随机”。关于成人使用锂作为单一疗法或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的试验和荟萃分析涉及急性躁狂(N=64)、急性双相抑郁(N=78

    阅读详情
  • NEJM:艾司氯胺酮(Esketamine)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

    抑郁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影响着全球数百万人的身心健康。约 2/3 病人在长期治疗后可获缓解,另有超过 30% 治疗无效,治疗无效的这部分病人称之为难治性抑郁症(TRD)。TRD是经过 2 种或多种抗抑郁剂足量、足疗程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减分率<20% 的抑郁者。而TRD治疗成本更高,疾病负担更重。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新型抗抑郁药物艾司氯胺酮鼻喷剂(Esketamin

    阅读详情
  • 压力过大,记得“吃糖”:浙江大学胡海岚团队揭示天然抗抑郁新机制

    缓解,在厌恶刺激终止后的食欲状态,是进化上保守的。理解这种保守现象的行为作用及其潜在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是开放和重要的问题。2023年9月29日,浙江大学胡海岚团队在Neuron 在线发表题为“Stress relief as a natural resilience mechanism against depression-like behavior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在慢性应激小鼠

    阅读详情
  • 常用抗焦虑抑郁药物使用技巧

    抗焦虑和抑郁药物的种类常用的抗焦虑药物有苯二氮䓬类药物和5-HT1A受体部分激动剂。常用的抗抑郁药物包括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5-HT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去甲肾上腺素及特异性5-HT能抗抑郁剂(NaSSAs)、三环类和杂环类药物(TCAs)、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可逆性单胺氧化酶A抑制剂(RIMAs)。此外还有抗焦虑和抗抑郁的复合制剂,如氟哌噻吨

    阅读详情
  • 双相情感障碍谱的药物

    一、5-羟色胺/多巴胺阻断剂:不仅仅用于精神病和精神病性躁狂症当D2受体阻滞剂被批准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时,这些药物对与躁狂症有关的精神病症状起作用并不奇怪,因为D2拮抗剂的作用预示着对一般精神病的疗效。然而,当这些多巴胺/5-羟色胺阻断剂被证明对躁狂症的核心非精神病性症状和防止躁狂症复发的维持治疗有效时,就有些令人惊讶了。后一种作用类似于锂和各种抗惊厥离子通道阻断剂的抗躁狂症治疗作用,它的作用机制

    阅读详情
  • CSP 2023 | 立足抑郁症治疗现状,共话中西医融合新思路

     导读 一江秋色江南岸,十里恍然忘人间。近日,由中华医学会和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一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七次全国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大会(CSP 2023)在秀美的江南水乡苏州顺利召开。数据显示,当前全球约有3.2亿抑郁症患者,占全部疾病总负担的4.4%,已成为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和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会议期间,北京回龙观医院杨甫德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黄

    阅读详情
  • 粮食不安全与抑郁症状的几率较高呈剂量依赖性

    抑郁症的主要症状包括持续的悲伤以及对以前有益或愉快的活动缺乏兴趣或乐趣,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影响着全世界超过264.80亿人。国家粮食不安全可能是导致青少年抑郁的一个风险因素。然而,尽管粮食不安全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LMICs)最为常见,但来自这些国家的相关数据却很少。鉴于这一背景,本研究的目的是使用全国代表性数据,在来自48个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401,12名15-22岁的在校青少年样本

    阅读详情
  • 阿片类药物的使用与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住院率之间的关系

    药物过量致死是全国伤害致死的主要原因,与阿片类药物相关的住院病人和急诊科(ED)就诊人数也相应增加,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估计,2021 年发生的过量死亡病例中有 80,411 例涉及阿片类药物(合成或其他),比 2017 年涉及阿片类药物的过量死亡病例增加了 69%。最近的证据表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与阿片类药物过量使用和滥用增加之间存在关联。这种关联的部分原因可能是 &qu

    阅读详情
  • 月圆中秋夜 浓浓医患情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之际,由于疾病治疗的特殊性和长期性,我院住院患者节假日也要坚持住院治疗,不能回家与亲人团圆,为使每个住院患者感到在节日的温暖,9月29日下午,院职工给每位住院患者送上了精美的月饼,并送上诚挚的问候,衷心祝愿他们中秋快乐。  月饼虽小,问候虽轻,却是精神病院对全体患者的一份关爱,他们收到月饼十分感动,纷纷感谢医院和领导们的关心与爱护。

    阅读详情
  • 伴或不伴抑郁发作的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特征和共病特征

    介绍经历躁狂症状的患者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BD),通常涉及抑郁和躁狂(抑郁-躁狂(D-M)类型)之间的情绪波动。但也有一定比例的BD患者只表现出躁狂症状而没有抑郁发作,命名为单相躁狂(UM) (Baek,Eisner,& Nierenberg,2014).UM在临床BD患者中的比例在不同人群中变化很大,从1.1%到65.3% (Mehta,2014;雅兹克,2014).除了纬度、文化因素

    阅读详情
  • 心理、社会和人口统计学因素能否预测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

    摘要精神分裂症(SCH)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疾病,影响1 %的人口。其临床表型多样,有妄想、幻觉、抑郁、行为紊乱和阴性症状。双相情感障碍(BD)是指情绪和活动从抑郁到躁狂的周期性变化。它影响0.5-1.5 %的人口。两种类型的障碍(I型和II型)通过躁狂发作的严重程度来区分。在我们的分析中,我们旨在检查样本的临床和人口统计学特征是否是BD和SCH病例中症状维度发生的预测因素。我们包括了443名双相情感

    阅读详情
  • CSP 2023 | 立足抑郁症治疗现状,共话中西医融合新思路

     导读 一江秋色江南岸,十里恍然忘人间。近日,由中华医学会和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一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七次全国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大会(CSP 2023)在秀美的江南水乡苏州顺利召开。数据显示,当前全球约有3.2亿抑郁症患者,占全部疾病总负担的4.4%,已成为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和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会议期间,北京回龙观医院杨甫德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黄

    阅读详情
  • 体重增加—精神疾病治疗中不可避免的难题

    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常会面临一个烦人的问题,就是药物引起的体重增加,特别是对于较为在意体重的女性来说。诚然,体重增加是抗精神病药物最重要的副作用之一。它与机体代谢紊乱有关,例如葡萄糖、胆固醇和脂质的增加,可能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死亡率高于一般人群。哪些抗精神病药物更容易出现体重增加呢?体重增加是否和药物剂量有关?减少服药剂量体重增加可能会减轻吗?研究发现许多抗精神病药物的疗效剂量反应关系呈双曲线

    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