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情感障碍

这样与精神科患者沟通,一招就能搞定,亲测有效~

时间: 2021-07-17 14:29:09

精神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大多无自知力,否认自己有病,不安心住院,甚至被强迫就诊强迫住院。在各种精神症状的支配下,患者对医护人员及周围的环境充满敌意。护士是患者入院后最早接触也是接触最多的人。如何与精神病患者沟通,是精神病医院每一名护士的必修课。事例一   一个抑郁症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饮食、睡眠尚可,面部也有了笑容,那日玩笑话:“你看你现在多好,刚来的时候,脸看起来像晒干了的枣一样……”他听后焦虑之中久久不能入睡,不论护士怎么跟他解释,他还是反复纠结护士是不是嫌弃他……面对抑郁症患者时,我们要特别注意与其说话的内容和语气。有时,你不经意间的一句话,甚至是一个词语都会深陷于他们的内心,犹如一颗毒瘤种植在他们的身上,让他们坐立难安,浮想联翩,痛苦不堪。如果我们能够详细的了解他们的病情,注重说话方式和内容,尽量的去引导他们内心时常感到纠结的东西,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这会对抑郁症病人的康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事例二  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来到医院后不吃工作人员打的饭,认为饭菜里有毒,工作人员让其自己排队打饭后,患者才肯进食。看到别人小声说话就认为是在议论他,说他的坏话,有时会因此发生冲动伤人行为……面对幻觉、妄想的患者,我们要先顺着患者的想法去问开放性问题,比如:“你觉得别人都说了你什么坏话?你都听到别人骂了你什么?那些害你的人在哪呢?”,以便更深一步了解患者的精神症状,不要硬性与患者争辩,根据患者的表现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比如过于冲动的患者应该给予约束。待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病情好转之后再试着与患者沟通,帮助患者认识周围事物。事例三 一名处于康复期的患者在查房时出现焦虑诉述:“我不知道我出院之后该如何面对我的朋友和家人?我出来该去干什么?我还能胜任以前的工作吗……”恢复期患者经过药物和心理治疗之后,对自己的疾病有了一定的了解,开始考虑回归社会、回归工作岗位、开始关心家庭、亲人、孩子、就业等一系列现实问题。面对这样的患者应该加强心理护理,做好健康教育,如:向患者讲解按时服药的重要性;面对不良情绪该怎样应对;平时要规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有情绪上的波动自己难以处理时要及时求助家人或医务人员等,让患者对自身的价值进行确认,消除自身的压力,正确面对自己,调整好心态,从而在回归社会后自身可以适应。在患者回归社会后应要和患者的家属及朋友等进行沟通,让其更好地配合患者适应社会。一、与精神科病人沟通过程中需遵循的一般性原则1、语气的要求:语气要和蔼、尊重和体贴,让病人感觉到我们是可以信赖的人。2、表达的方式:吐字要清晰、准确、语速适当,有助于病人的理解。3、语言的逻辑:要求逻辑清晰、深入浅出,有较强的说服力。4、倾听的技能:交谈中少说多听,充分体会病人想表达的含义,多支持鼓励、少批评指责。二、与精神科病人沟通过程中常用的语言性技巧三、与精神科病人沟通过程中常用的非语言性技巧1、表情:面部表情的变化是人表达感受的一种方法,通过面部肌肉表达喜、怒、哀、乐、生气、不舒服等感受,可以直观的反应病人当时的身体及心理情况。2、眼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病人常会从医生护士坚定而亲切的眼神中获得力量和信心,医生护士要善于“察言观色”捕捉病人眼神的变化。当病人病情不稳定或处于急性期时,医护人员应尽量避免“瞪、瞥、斜视、瞟”等眼神,防止病人产生消极情绪或激惹病人。3、姿势:姿势也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当你与病人沟通交流时,不管站立还是坐着,都应挺直腰背、端庄大方,切忌做一些不当的姿势,如:“双手环抱、抖腿、跷二郎腿”等姿势,会让病人产生距离感和不被尊重感,从而失去沟通的意义。4、接触:如拍肩膀、握手等简单的接触动作,能传递关怀、挂念和感情,同时也减少别人的陌生感、恐惧感,让别人在温暖亲切的环境下更好的接受治疗。四、与精神科不同类型病人的沟通技巧 2、根据家属不同的文化背景,运用科学、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目前医疗状况、主要医疗管理方法以及相关疾病常识,让家属了解疾病特殊性及在治疗过程中可能采取的特殊管理办法,如兴奋躁动的病人的约束、轮椅安全带等,以杜绝或减少家属对医疗护理工作不必要的误解,让家属心中有数,看了放心,回家安心。事实证明,良好的沟通和充分的信任,在杜绝和减少医疗纠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是保护医护人员免受医院场所暴力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掌握与病人及家属沟通技巧,并充分运用这些技巧是医务人员又一重要任务,也是“以人为本”现代医疗护理模式的需求。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