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引言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 BD)是一种心境障碍,伴随社会功能障碍。其症状是循环反复的情绪高涨、观念飞跃和过度活动,或情绪低落、兴趣缺乏和负性思维。情绪控制和情绪认知异常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典型症状。双相障碍患者调节情绪能力受损,并伴随神经认知障碍,如面部情绪识别和分类能力受损。2相关研究发表于科普网站心理学进展的一篇文章《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情绪面孔识别障碍 ——从注意加工层面进行探讨,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及干预启》提出已有的许多研究都证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对情绪面孔存在识别障碍,从而影响该群体的正常社会。在已有的多项实验证明双相抑郁症患者在面孔情绪识别中表现出不同的障碍和异常大脑激活。在识别情感面孔时,他们可能出现愉快面孔识别障碍,同时在大脑情绪加工区域的活动上与常人没有差异。然而,在进行限定时间的任务时,双相躁狂患者在识别愉快面孔时表现不佳,而其他情绪面孔的识别与常人没有差异。在不同阶段的双相抑郁症患者中,存在积极和消极偏差,即难以识别与其躁狂或抑郁情绪相匹配的面孔情绪,可能会持续或回避相应的行为。3实验详情实验通过眼球追踪技术作为研究情绪事件视觉注意的有力工具,能够精确记录个体在观看刺激材料时的注视时长、捕捉区域及视觉扫描轨迹,为深入理解心境障碍(如双相情感障碍,BD)提供了独特视角。专家为各阶段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加工非面孔情绪图片时的注意偏向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在自由观看非面孔情绪场景时:1) 处于抑郁阶段的双相情感障碍 患者对愉悦图片较其他图片的注意显著减少,表现出对愉悦刺激的愉快敏感性缺失;2) 处于躁狂 阶段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最初的注意更多地指向愉悦场景,表现出该类人群对愉悦刺激的注意抑制困难;3) 躁狂阶段和抑郁阶段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对威胁刺激较其他刺激出现更多注视点(即对威胁刺激出现注意偏向),反映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对威胁刺激的易感性,但只有躁狂症状的双向情感障碍患者表现出对威胁场景的注意抑制困难。4相关应用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情绪面孔识别障碍在现实中有多种应用例子,这些例子不仅揭示了这一障碍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还为临床治疗、社会互动以及情绪管理提供了重要启示。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应用例子:1. 社交互动困难情境描述: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社交场合中常常难以准确识别他人的情绪面孔,这导致他们在与他人交流时容易误解对方的意图和情感,从而引发不必要的冲突或疏离。应用实例:患者可能在朋友聚会中误解朋友的一个微笑为嘲笑,进而产生愤怒或疏离感,影响整个聚会的氛围和人际关系。2. 工作场所的误解情境描述:在职场上,情绪面孔识别障碍可能导致患者无法准确判断同事或上司的情绪状态,进而影响工作沟通和团队合作。应用实例:在会议上,患者可能误解上司的严肃表情为不满或批评,从而感到焦虑或自责,影响工作效率和自信心。3. 家庭关系紧张情境描述:家庭是情感交流的重要场所,但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情绪面孔识别障碍可能使他们在家庭互动中频繁误解家人的情绪表达。应用实例:患者可能误解配偶的温和建议为指责,从而引发争吵;或者误解孩子的无辜表情为挑衅,导致亲子关系紧张。4. 临床诊断和治疗情境描述:情绪面孔识别障碍作为双相情感障碍的一个症状,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应用实例:医生可以通过观察患者在识别情绪面孔任务中的表现,结合其他临床症状和评估工具,进行更准确的诊断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5. 情绪管理和调节情境描述:由于情绪面孔识别障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情绪管理和调节方面面临挑战。应用实例:患者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干预措施,学习如何更准确地识别和理解情绪面孔,从而提高情绪管理能力,减少情绪波动和冲动行为。6. 社会认知训练情境描述:针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情绪面孔识别障碍,社会认知训练成为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应用实例:通过专门的训练程序,如使用情绪面孔识别软件或参与情绪认知工作坊,患者可以逐渐提高对面部表情的识别能力,增强社会认知功能。5结论综上所述,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情绪面孔识别障碍在社交、工作、家庭等多个领域都有实际应用,这些例子不仅揭示了这一障碍的广泛影响,也强调了早期识别、干预和治疗的重要性。通过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可以帮助患者改善情绪面孔识别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