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精神内耗”或者说“心理内耗”,是指人在自我控制中需要消耗心理资源,当资源不足时,人的 心理就会处于状态一种损耗状态,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近年来,青年群体的“精神内耗”问题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表现为一些青年群体犹豫不决、过分在意他人眼光,甚至存在个人期望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导致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发表于汉斯心理学进展的一篇论文《当代青年群体精神内耗现象分析及其应对策略 研究》提出要解决青年精神内耗的消极情绪现象,应该为青年塑造良好认知与理性思维、宣传正能量精神与创新精神,来促进青年群体的健康发展。一、青年精神内耗的几种表现自寻烦恼:盲目比较下的心理困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青年群体日益依赖社交媒体。在这个平台上,各种关于学业成就、薪资报酬、身材外貌等的比较无处不在。这种盲目的比较使得部分青年容易陷入自我怀疑和焦虑中,即使面对一些小事也会反复思考其后果,但却迟迟不采取行动,最终形成内耗。例子:李华的“完美生活”焦虑李华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每天工作之余,她习惯性地打开社交媒体浏览。起初,这只是她放松和娱乐的方式,但渐渐地,她发现自己越来越难以摆脱那些精心策划的“完美生活”展示。每当看到抖音上和微信朋友圈朋友们晒出的旅行照片、精致的美食、或是职场上的成功时刻,李华都会不由自主地与自己进行对比。她开始质疑自己的工作是否足够出色,生活是否足够精彩,甚至对自己的外貌和身材也产生了不满。尽管她深知这些展示往往只是冰山一角,背后可能隐藏着无数的努力和不易,但她还是无法控制自己不去比较。这种盲目的比较让李华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和焦虑之中。她开始对自己的每一个决定都产生疑虑,担心自己是否做出了最佳选择。即使是选择晚餐吃什么这样的小事,她也会反复思考,担心自己的选择是否会被别人嘲笑或看不起。然而,这种过度的思考和担忧并没有帮助李华做出更好的决定,反而让她陷入了内耗的漩涡。她感到自己越来越疲惫,越来越无法集中精力去做真正重要的事情。同时,她的自信心也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她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最终,李华意识到这种盲目比较的心理困扰正在摧毁她的生活。她决定采取行动,改变自己的心态。她开始减少在社交媒体上的浏览时间,专注于自己的生活和成长。她学会了欣赏自己的独特之处,不再过分在意他人的看法和评价。同时,她也学会了设定实际可行的目标,并为之付出努力。通过这些努力,李华逐渐走出了盲目比较的阴影,找回了自信和快乐。她意识到,每个人的生活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必要去盲目比较和追求所谓的“完美”。只有珍惜当下,努力活出自己的精彩,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自食其果:逃避与愧疚的拖延拖延是现代青年的另一大通病。许多青年习惯于将事情拖延到最后一刻才处理,尽管深知这样会导致压力倍增,却仍然难以摆脱这种习惯。拖延不仅影响学习和工作的效率,更会使人产生强烈的愧疚感和自责感,进而加重精神内耗。以下是一些现实生活中关于拖延导致自食其果,以及伴随而来的逃避与愧疚感的典型例子:学业压力下的拖延:大学生李明面临期末考试,他知道需要提前复习以确保成绩,但总是将复习计划一推再推。起初,他告诉自己只是需要一点休息,或是等待“最佳状态”再开始。然而,随着考试日期的临近,压力骤增,他发现自己不仅要应对繁重的复习任务,还要承受因拖延而产生的巨大焦虑。最终,他匆忙应考,成绩自然不理想,这让他深感自责和愧疚,意识到自己本可以避免这样的结果。2.工作项目的拖延:职场新人王悦负责一个重要的项目,项目截止日期明确,但她却发现自己总是能找到各种理由推迟工作进度。她害怕失败,担心自己的表现不被认可,于是通过拖延来逃避这种潜在的威胁。然而,随着截止日期的逼近,她不得不加班加点,最终提交的成果质量大打折扣。这次经历不仅让她在团队中失去了信誉,也让她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长时间沉浸在愧疚和自责中。3、自怜自哀:缺乏安全感与归属感的敏感高人际敏感的青年对他人的负面评价和指责尤为敏感,容易将小事放大,从而陷入痛苦和纠结中。这种过度敏感使得他们在社交中容易受伤,难以建立稳定的归属感,进一步加剧精神内耗。比如一个女大学生在大城市求学,临近毕业,她却感觉迷茫。每天都感觉惶恐不安,脑海无尽地幻想着未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自我否定,仿佛自己即将活成一个笑话,整个人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她感觉自己依赖心理太重,面对即将毕业所要独自面对的新环境无法自处,那种对世界失去归属感的颓丧,让她感到绝望……二、青年精神内耗现象的生成因素群体征候:矛盾与孤独并存青年时期是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和冲突。在学习和工作中,他们既有积极向上的追求,又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这使得他们更容易产生内耗。此外,互联网的发展强化了青年的圈层关系,但也让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对新鲜事物的探索欲。家庭境况:溺爱与强势共生家庭环境对青年的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部分独生子女在溺爱与强势并存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容易产生自我认同和自信心的缺失。在面对社会竞争时,他们更容易感到焦虑和不安,从而加剧精神内耗。现实境遇:内卷与躺平同在当前社会竞争激烈,无论是学业还是就业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部分青年为了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不得不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这使得他们陷入了内卷化的竞争状态。然而,这种努力并不总能带来期望的结果,久而久之,他们可能会选择躺平来逃避现实,从而加剧精神内耗。三、青年精神内耗现象的应对策略清晰自我认知,提升自我效能感青年要充分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需求和目标。在制定学习和工作计划时,要结合自身实际和兴趣爱好,避免盲目跟风。同时,要注重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自信心,增强自我效能感。拒绝消极反刍,积极自我暗示面对挫折和失败时,青年要学会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要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在自我暗示的过程中,要以积极的思维方式去激励自己,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各界要共同努力,为青年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社会环境。媒体和网络平台要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导向。同时,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和推广,提高青年的心理健康素养和应对能力。家庭教育:营造和煦氛围与厚植家风底蕴家庭是青年成长的摇篮,家长要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和引导。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同时,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充满爱和尊重的环境中成长。结语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面对精神内耗这一现实问题,我们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通过提升自我认知、拒绝消极反刍、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加强家庭教育等多方面的努力,我们相信青年一定能够健康成长、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