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障碍

“越喜欢,越远离”,回避型人格的情感世界与应对策略

时间: 2024-07-27 10:21:01

也许你身边有这样一类人存在,他们表现得非常高傲冷漠,总是给人一种疏远或不近人情的感觉;他们对他人评价非常在意,有着异常敏感的神经;他们胆小怕事,但又渴望被接纳。与这样的人恋爱,很难走进他们的内心,无法猜透他们心中所想,令人恼怒。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很可能你正在面对的是一种"回避型人格"。他们就像被触碰到的含羞草一样,将自己"藏"起来,用回避应对所有的事情。他们一方面渴望被认可,另一方面又害怕被拒绝和负面评价,因此总是退缩不前。01什么是回避型人格回避型人格障碍( Avoidant Personality disorder),是以全面的社交抑制和对负面评价极其敏感为特征的一类人格障碍。患者在幼年或童年时期就开始表现出害羞、孤独、害怕见陌生人、害怕陌生环境等。成年以后这些问题对患者的社交和职业功能产生不利影响。这类患者总觉得自己缺乏社交能力,缺乏吸引力,在各方面都处于劣势,因而显得过分敏感和自卑。自尊心过低加上过分敏感,担心自己会被别人拒绝,使得患者很难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电影《和莎莫的500天》女主莎莫便是一个典型的“回避型人格”。她长得漂亮,性格开朗,笑容迷人,是女神般的存在。男主汤姆第一次见到她,便被她迷得神魂颠倒,一直想找机会靠近她。但在一次聚会中,莎莫却用一段话向汤姆宣告了自己的态度:“谈恋爱没意思。”“做别人的什么我都会觉得不舒服。”“我跟别人交往过,不过我没感受到爱。” ……一旦男主想要确认关系,莎莫就会退缩:“不,我喜欢你,但我不想要恋爱关系。”但莎莫真的不想要恋爱吗?不是的。她会情不自禁去靠近汤姆,去告诉对方自己的秘密,去享受那些幸福美好的瞬间……但当爱情真的到来时,又忍不住逃离。很多逃避型人格都是这样渴望亲密关系,又害怕亲密关系。甚至会推开对方,保持距离,表现得毫不在意。就像村上春树说的:哪里有人会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罢了。爱会消失的,人会离开的。所以与其遍体鳞伤,不如早点撤退。然后告诉自己不需要别人,把冷漠当作自我保护,不断给自己加“不要恋爱”的思想钢印。明明很想被爱,但已经做好孤独终老的准备了。他们内心渴望一段美好的关系,只是假装不在意。回避的背后不是不爱,而是不敢。02为什么会形成回避型人格?回避型人格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自卑心理。‌这种心理状态可以从多个方面解释:‌自我认识不足和消极的自我暗示:‌人们通常通过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如果接受的是较低的评价,‌尤其是来自权威人士的评价,‌可能会低估自己,‌导致自卑感。‌性格内向的人更愿意接受低评价而不愿接受高评价,‌这种自我认识不足和消极的自我暗示会抑制自信心,‌增加紧张和心理负担,‌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加重自卑感。‌挫折的影响:‌对于一些人来来说,‌轻微的挫折就会给他们以沉重的打击,‌导致消极悲观和自卑。‌这种心理状态如果得不到妥善消除,‌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人格的一部分,‌导致行为的退缩和遇事回避的态度。‌对外界排斥极度敏感:‌回避型人格障碍患者对外界的排斥极度敏感,‌由于害怕失败或失望而不敢与人交往或害怕新事物。‌这种对拒绝的恐惧,‌以及对外界的不信任感,‌使得他们倾向于回避社交环境。‌社交抑制和缺乏自信:‌回避型人格障碍的特征包括全面的社交抑制、‌能力不足感和对负面评价极其敏感。‌患者在幼年或童年时期就开始表现出害羞、‌孤独、‌害怕见陌生人、‌害怕陌生环境等,‌这些问题对患者的社交和职业功能产生了不利影响。03如何与回避型人格相处如果您的朋友或亲人是回避型人格,那么我们应该做到:保持生活的独立,不过度干预他的生活。回避型人格的人,对于自己的生活节奏、处事方式、社交态度,都有着自己的想法。这样程式化的、安排好的生活方式,是最让他们舒服的。或许你会认为他们这样的生活并不合理,但是注意一定不要对他们评头论足,甚至企图干预他们的生活。不要对他们抱有过高的期待。回避型人格的人,对于压力非常敏感。过大的压力就会让他们想要逃离。爱情里的压力,通常来自于对伴侣的期待。所以,在于他们交往中,最好不要抱有过高的期待。这样,即使他们没有做到尽如人意,你也不会感觉到有落差,更不会因为失望而对他们发泄负面情绪。不要给予他们太多的爱。这句话,似乎尤为相爱的原则。但与回避型人格的恋人相处确实是这样的。给太过满溢的爱时,他们反而会因为无法回报,而感觉到有压力。所以,与他们相爱,不要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他们身上,而应该多多的关注自己。只要自身有吸引力,回避型人格的伴侣自然也会被吸引。04如何改善回避性人格?1、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成就。不要把别人看得十全十美,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认识到他人也会有不足之处。只有提高自我评价,才能提高自信心,克服自卑感。2、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当面临某种情况感到自信心不足时,不妨自己给自己壮胆:“我一定会成功!一定会的!”或者不妨自问:“人人都能干,我为什么不能干?我不也是人吗?”如果怀着“豁出去了”的心理去从事自己的活动,事先不过多地体验失败后的情绪,就会产生自信心。 3、主动跟人接触,锻炼交际能力要主动去跟人接触,将自己放到大环境下面,不给自己逃避的机会。人不可能因为害怕某一件事,就什么事情也不干,整天躲在舒适区。我们要做的事情,是恢复自身的交际能力,达到一种正常交流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