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澎湃新闻报道,最近有名 初三学生王墨(化名)因对学习感到厌倦和沉迷网络,导致他连续一个学期没有到校上课。王墨觉得自己记忆力差,学习效率低下,学校生活让他感到不开心......一系列负面情绪一直围绕在他心头。在家人眼中,他是一个经常在家里发脾气、没有朋友、不喜欢出门的孩子。白天感到困倦,晚上却兴奋地通宵打游戏。最终,当父母劝说王墨就诊于心理门诊时,评估结果表明他患上了抑郁症。负责治疗王墨的医生是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一科副主任医师王晓良。他表示:" 过去中年人是心理门诊的主体,但近年来年轻群体就诊增加,30岁以下已经超过一半。"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增多是什么原因?孩子们怎样寻求帮助?家长又应该关注什么?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个体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还对学业、职业和社会适应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在青少年时期,生理和心理都在快速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如情绪波动、焦虑、自卑等。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关注和解决,可能会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家长是孩子最亲密的人,也是最了解他们的人。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学习状态、人际关系等方面,及时发现孩子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同时,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情绪管理,避免将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当发现孩子存在心理问题时,家长要给予关心和支持,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第三,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他们社交的重要平台。学校应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同时,学校还应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之间的友好关系,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 最后,社会各界要共同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政府应该加大对心理健康事业的投入和支持,提高心理健康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媒体应该加强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理解。社区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关爱和支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活动和交流机会。 总之,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支持。只有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心理健康支持体系,才能有效地预防和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