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医院概况

医院概况医院简介现任领导院长寄语医院荣誉合作交流院史大事记医院环境

医院动态

医院动态最新公告医院新闻媒体报道疫情防控

医护团队

医护团队医生团队

科室介绍

科室介绍精神科心理科医技科

特色技术

特色技术MECT治疗认知矫正治疗心理测验系统视频脑电图监测体疗农疗工娱疗

就医指南

就医指南就诊须知住院须知出院须知医院路线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健康热线联系方式预约返院

人才招聘

人才招聘

医学科普

医学科普儿科双相情感障碍失眠症抑郁症精神分裂强迫症焦虑症躁狂症神经衰弱恐惧症疑病症癫痫神经官能症植物神经紊乱老年痴呆科普动画心理障碍其他

预约就诊

预约就诊

杨森抗抑郁药物速开朗®(盐酸艾司氯胺酮鼻喷雾剂)在华获批

导读杨森中国今日宣布,旗下速开朗®(盐酸艾司氯胺酮鼻喷雾剂,SPRAVATO®,英文通用名:Esketamine Hydrochloride Nasal Spray)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上市许可批准,用于与口服抗抑郁药联合,缓解伴有急性自杀意念或行为的成人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在中国,成人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为3.4%[1],而自杀意念或行为是抑郁症的主要症状之一[2]。超过50%的中国抑郁症患者产生过自杀意念,23.7%的患者有过自杀行为[3]。现有治疗手段起效较慢[4],从而导致抑郁症潜在的自杀风险时刻压迫着患者及其家庭[5,6]。速开朗®(盐酸艾司氯胺酮鼻喷雾剂)作为在中国获批的首个具有全新作用机制和给药方式的抗抑郁药物,可快速缓解伴有急性自杀意念或行为的成人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现有抗抑郁药物多作用于单胺通路,一般需要4-6周才能充分发挥抗抑郁疗效[4]。速开朗®与之不同,其通过拮抗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发挥抗抑郁疗效,采用鼻腔喷雾给药方式,可实现快速起效。支持本品上市许可批准的两项关键全球临床III期研究[7,8]表明,在伴有急性自杀意念或行为的成人抑郁症患者中,与安慰剂鼻喷雾剂联合标准治疗(口服抗抑郁药)相比,速开朗®联合标准治疗在首次用药后24小时即观察到具有临床意义和显著统计学意义的抑郁症状改善,且对抑郁症状的改善获益在首次给药后4小时即可观察到。这两项研究也表明,本品首次给药后4小时至25天内持续改善抑郁症状,且实现临床治愈(MADRS总分≤12)的患者比例高于安慰剂鼻喷雾剂联合标准治疗。杨森制药全球药物研发副总裁、亚太研发中心负责人李自力博士表示:“抑郁症患者需要更多的治疗选择帮助他们有效缓解症状,对于伴有急性自杀意念或行为的抑郁症患者尤为重要。速开朗®在全球及中国的成功开发,不但是我们对药物创新的坚定承诺,也为我们继续同药监部门和临床医生一起探索该领域,满足临床需求,提供了一个平台。”杨森中国总裁郑磊女士表示:“作为深耕精神卫生领域的创新领导者,速开朗®的获批是杨森三十八年来持续关爱中国患者的又一体现,将为笼罩在抑郁及自杀意念阴影中的患者带去新的希望。我们将与政府和相关机构紧密合作,尽快引进这一重要的革新性治疗方案,确保我们的突破性成果能够惠及更多患者。”参考文献[1] Huang Y, et al. Prevalence of mental disorders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epidemiological study. Lancet Psychiatry. 2019 Mar;6(3):211-224.[2] 李凌江, 马辛主编.  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第二版). 第1版. 北京:  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2015. P9.[3] Dong M, et al. Prevalence of suicidal behaviors in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in China: A 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 J Affect Disord. 2018 Jan 1;225:32-39[4] Gelenberg AJ. Et 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Third Edition).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10[5] Borentain S, et al. Patient-reported outcomes in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with suicidal ideation: a real-world data analysis using PatientsLikeMe platform. BMC Psychiatry. 2020 Jul 23;20(1):384[6] McLaughlin C, et al. The burden of living with and caring for a suicidal family member. J Ment Health. 2014;23(5):236-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