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拖延:如何战胜短期诱惑
in 心理障碍 by admin
为什么我们会拖延?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完成,但却缺乏动力,不想做任何事情,只想躺着不动,看电视剧、阅读小说、玩游戏、刷手机。但突然想起应该把事情做完,又开始感到懊恼:哎呀,我到底把时间浪费在哪里了,如果能够认真地完成事情该多好……懊恼过后,下一次面对困难的任务,我们依然会退缩,下意识地想要逃避:任务太复杂了,实在不想动手,先玩一会儿手机,休息一下再说……不知不觉中,我们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各种所谓的“休息”和“放松”活动上,被这些短期回报的诱惑所束缚。为什么会这样呢?在行为科学家皮尔斯·斯蒂尔的“拖延方程式”中,深刻揭示了影响行动力的核心要素:行动力正比于期望与价值的乘积,而反比于分心与延迟的乘积。这一公式直观地说明了,当我们对某事的成功充满信心且认识到其高价值时,我们的行动力会增强;反之,若注意力易分散且完成任务的周期长、回报延迟,则行动力会受阻。理想状态下,任务应具备低投入、高回报的特性,以激发强烈的行动力。然而,现实生活中的挑战往往复杂且漫长,需要持续的努力和专注,同时克服内心的抵触与外在的诱惑。这种情境下,拖延成为常态,个体往往通过找借口、转移注意力或沉溺于琐碎事务来逃避真正需要面对的任务。“Deadline效应”虽能在短期内激发生产力,但长期来看,它剥夺了我们在过程中学习、成长和享受成就感的机会,使我们陷入被动应对的循环。这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反馈缺失”和“延迟折扣”现象。反馈缺失指的是在行动过程中缺乏即时的正面反馈,导致动力不足;而延迟折扣则指大脑因时间延长而降低对未来奖励的主观价值,更倾向于追求即时的满足感。多巴胺作为动力调控的关键物质,其水平受未来奖励预期的影响。当预期回报因时间延长而被大脑“打折”时,动力随之减弱,使我们更倾向于选择即时的快乐而非长远的利益。这种倾向不仅反映了大脑对不确定性和节能的本能反应,也揭示了我们在面对长期目标时面临的挑战。 因此,要克服拖延,提升行动力,我们需要:设定明确且可达成的小目标:将大任务分解为小步骤,减少“延迟”的感知,同时每完成一小步都能获得即时的成就感,增强动力。创造有利环境:减少分心因素,如关闭不必要的通知、将手机放在视线之外,以提高专注力。增强对长期目标的认同和价值感:明确任务的重要性,将其与个人目标或愿景相联系,提升对完成任务的期望和价值认知。建立奖励机制:为自己设定完成任务的奖励,可以是精神上的肯定,也可以是小物件的奖励,以此增强对未来奖励的期待。学会应对不确定性:通过制定备选方案、培养灵活应对的能力,减轻对长期目标实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感。持续的动力系统那么,当我们需要面对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时,有什么办法可以增强反馈和动力,让我们能够立刻着手完成它呢?难道只能靠“无限的意志力”去强迫自己行动吗?比如说写作,对我来说写公众号也是一件麻烦且棘手的事情。我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以及其他人所写的公众号文章作为参考,并且还要紧跟时事新闻,确保自己的观点能符合能做到新颖并且吸引人眼球。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把收集素材当作采集食材,写作当成是烹饪一道令人陶醉的美味佳肴。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并没有感到痛苦,反而觉得是在做一件有创造性和极其有意思的事情。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生活中一定会有许多更艰巨、更复杂的任务,但它们都是一样的:你如果只把目光放在结果上,那一定会遭遇到许多痛苦、压力、焦虑……但如果你把目光放在过程中,去关注在这个过程里你可以得到的收获,那么你的感受可能会完全不一样。所以一个人为什么能持续、长期地做一件事情?一定是因为你“乐在其中”,你从过程中找到了乐趣、收获乃至意义,这些才是推动你继续把它做下去的动力。我们需要把一件长期的事情拆分,变成由多个短期反馈组成的结构,通过每一个短期反馈持续获得动力。就像接力跑一样,当你的动力快衰竭的时候,立刻就能够从新的乐趣、新的回报里面获得奖励和刺激,继续前行。如何让自己耐得住寂寞,去做一件需要长期耕耘的事情呢?光凭意志力一定是不行的,你需要把这件事情“变得好玩”。把思考变成乐趣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课就是从动脑的过程中获得乐趣。当你专注、投入地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会很容易进入心流(指的是个体完全沉浸在一项活动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全身心投入的状态。)的状态。它可以带给你快乐、充实感和满足感,可以成为你从长期反馈里获得动力的不竭来源。在看电影时,有两种不同的情境。一种情况下,你可以全神贯注地看,不关心其他,感受剧情和人物给你带来的紧张、担心、放松等不同的情绪,这是一种短暂的舒适状态。另一种情况下,你仍然关注剧情和人物,但同时还会思考“剧情为什么会这样发展”、“前面是否有什么预兆”、“这个人物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行为”、“这个地方是否在致敬某些经典作品”等等,这样一边欣赏一边思考,你所获得的快乐和满足感并不会比第一种情况少,反而会更多元和深刻。当然也会有疑问:生活中有时处处需要思考,这样是否过于劳累和麻烦呢?但是当你习惯了这种方式后,当你能够从思考中享受到乐趣时,就不会感到思考是一种麻烦。到了那个时候,你会觉得一个事物如果无法引起你的思考,那么它简直就是索然无味、毫无兴趣。那么,如何让自己更容易进入心流状态呢?分享五个常用的方法。1. 提出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试着想办法去解答。2. 给自己设定一个高一点的目标,为此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完成任务。3. 比较自身先前完成任务的程度与成果,勉励自我前进一小步,提高效率。4、消除分心,全神贯注投入工作状态。5、给自己充足的时间去完成任务。一旦你把这几条技巧应用到生活的细节中,不断促使自己去动脑,从思考中获得愉悦感和乐趣,那么,你就不会再那么容易感到无聊,也不会那么容易屈服于短期诱惑。你会发现,思考本身就是一种乐趣。经验值心态当人们遇到一些艰巨的任务和挑战时,很多时候会选择退缩,或许是觉得麻烦,或许是觉得它们打破了平稳的生活,又或许是因为害怕付出努力。但是换个思路想:“又有一个机会,可以挑战一下自己,刷一刷经验值了!”那么不论遇到什么事情,我们都能够保持充足的激情和行动力去应对,因为困难对我们来说都是一种有趣的挑战。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能够从中获取经验值,得到长久的提升。一旦你尝试用这种视角去看待生活中的一切,你就会发现,没有什么困难能够吓倒你。因为越困难的事情,就意味着能够带来越多的经验值,帮助你提升更高的“等级”。这种心态和卡罗尔·德韦克所提出的“成长思维”非常像。许多人之所以不敢去尝试新事物,就是因为害怕失败,害怕“能力不足”这件事被别人发现,但成长思维告诉我们:不用怕。人的能力永远不是静态的,而是不断变化的。你在一件事上的失败只能说明一件事,那就是你将要变得更厉害了。然而,“获取经验值”的心态和成长的思维方式存在差异。它最宝贵的价值在于赋予生活中的各种事情以意义。如果一项任务重复而单调:没关系,它可以提高我的技能熟练度,使我更擅长这项技能的使用。如果一项任务艰巨而困难:非常棒,它可以给我带来丰富的经验,让我快速成长,并获得更强的能力。如果遇到预期的问题:没关系,这本来就是我的主线任务,我努力提升就是为了通过它。如果遇到出乎意料的问题:那更好,我面临了一项隐藏的挑战,又可以去追求新的目标了...拥有这种心态,你就不容易失去对生活的激情和热爱。因为在你眼中,生活中发生的一切都不会虚耗时光,而是有价值的。无论你面对何种困难,都不会轻易被吓倒。因为你知道,自己付出的每一点努力都不会白费,它们将成为你的经验值,帮助你在各个方面提高技能等级。你始终对生活怀有希望,因为你知道,当前经历和所获得的一切将成为养分,帮助你更好地面对未来生活中的挑战。